一、總則
(一)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學是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的的最主要途徑。我校教學工作要以“全面發展,人文見長”為指導思想,以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融合為出發點,以學生發展為原則,要努力創造條件為學生作好思想上、學術上、人格上、身體上的各種準備,使我校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同時,形成個體充分發展基礎上群體全面發展的局面。
(二)教學活動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在教師傳授和學生學習的雙邊活動中,通過教師自主性、創造性的勞動,培養學生堅定的社會主義政治方向,激發學生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的興趣熱情,磨練學生勇于探索、開拓創新的意志品質,訓練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作風。形成學生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和科學嚴密的思維方法,從而促進教師的發展,促進學校的發展。
(三)學校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課堂教學。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課堂教學要實現教師的角色轉變,要把教材規律與學生認知特點結合起來,要從以灌輸記憶特征、以教師教材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到以提高學生能力和思維品質為特征、以促進學生人格發展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上來,使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
(四)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切實從學生實際出發,積極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案,構建合理而有效的學習量,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注意因材施教,注重現代化教育設備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揚教學民主,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五)教學的改進與完善離不開科學的評價。教師要研究并加強現代考試理論和評價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要重視考后分析與反饋,把絕對評價、相對評價及個體內差異評價結合起來,以科學、靈活的評價機制激發教學的活力,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思維。
(六)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依賴于全體教師的努力工作與辛勤勞動。教學中,努力加強備課組、教研組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做到團結合作,公平竟爭,取長補短,經驗共享。
二、基本要求
(一)制訂計劃
1、制訂計劃前,名基組所有的教師要做到四個熟悉,即:
熟悉教學大綱與課程標準:明確本學科教學目的與任務,了解教學內容的安排,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熟悉時代發展對本學科的要求。
熟悉教材:準確地把握與理解教材的內在聯系,明確本學期的教學要求,切實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
熟悉學生:通過對學生質量統計檔案的分析、與前任教師及班主任的交流,了解學生“雙基”、“能力”、“學風”、“方法”等幾個方面的情況。
熟悉方法:針對特定的目標、內容、學生,選擇恰當有效的基本方法,并明確各教學方法的基本功能。
2、教學計劃的內容要求:
(1)明確教學目標、教材、教輔資料和測試資料。
(2)對教材內容與實驗的補充、刪減或改進意見。
(3)教學進度及周課時進度安排。
(4)提出落實教學任務要求、提高質量的措施和意見。
(二)備課
1、個人備課
個人備課做到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過程,寫好備課教案。
①備大綱:教學大綱和課本是教學和命題的依據,各教師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深入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弄清雙基的具體內容,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各單元、各章節在整體中的地位、作用和內在聯系,注意教學的思想性和科學性。
②備學生:備課要備書亦要備人。教師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③備教法:要根據不同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認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2.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的任務是統一教學指導思想,統一重點、難點(根據學生具體情況),統一“雙力”(智力、能力)“雙育”(智育、德育)的內容與要求,統一達標題目與考核要求,統一課時安排,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集體備課,由基組長負責,要堅持每周集體備課一次?;M長要落實“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做到“五統一”,即教學目的、重點、難點、知識點和作業統一。
3.寫好教案
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個人要進一步詳細備課,選用適合本班實際的教法和學法,使得內容和練習的補充以及講評更切合班級學生,收到更好的效果,然后認真寫好教案。
教案要體現出本節課“雙基”、“雙力”、“雙育”教學的全過程。教案內容上一般應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課型、教學過程(復習、引入、新課、小結、作業等)、板書、教學后記等內容。
青年教師(未滿3年教齡)應寫詳細的教案,并且要按備課…聽課…備課的程序進行備課,教案必須交指導教師審批后才能上課。
上課前一周完成集體備課。教案要求超前一周,無教案不能上課。教研組長、基組長負責審批本組教案。每學期要接受至少一次教案檢查,檢查結果應通報且記入個人考核材料中。
4、準備工具
(1)上課前準備好相應的教具。
(2)應做演示實驗的要準備好相應器材,并預先做一遍,確保課堂演示成功。
(3)要充分考慮傳統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制作好課件,資源共享。
(三)課堂教學
1、課堂教學要貫徹正確的教學指導思想,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努力做到“兩個結合”、“三個堅持”、“四個注意”、“五個強調”、“六項要求”。
兩個結合是;①高標準與學生實際相結合。②高速度和循序漸進相結合。
三個堅持是:①堅持文化教育與思想教育結合,努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②堅持教師為主導與學生為主體相結合,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③堅持發展智力與培養能力相結合,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品質,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素質。
四個注意是:①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好學。②注意培養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勤學。③注意指導學生的學法,使學生范學。④注意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巧學。
五個強調是:①強調突出學生的參與。②強調增強學生的內驅力和成就感。③強調誘導學生思考。④強調教會學生提問。⑥強調師生教學相長。
六項要求是:①教學目的明確。②教學內容準確。③教學方法恰當。④教學組織嚴密。⑤教學過程民主。⑧教學評價合理。
2、要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分鐘,提高課堂吸收率、鞏固率、運用率,狠抓效果落實。物理、化學、生物課要以實驗為基礎,加強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分組實驗,注意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3、特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嚴謹的學風,培養學生做到兩先兩后一總結的學習方法(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學完單元知識要歸納總結)。
4、教師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藝術。課堂上應做到重點突出、難點分散、疑點抓準、條理分明、簡潔生動、深人淺出。
5、教師應嚴格按課程表上課,未經教務處同意不準隨意調課、缺課。必須準點上課不遲到,按時下課不拖堂,并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性、紀律性。
6、教師上課要精神飽滿,穿著、服飾要樸素大方,教師的舉止言行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板書清楚,布局合理,字體工整。
7、上課預備鈴響,教師應在教室門口目視學生做好上課準備。上課鈴響后走上講臺,待值日生叫起立,學生叫“老師好”,教師回禮,學生坐好后才開始上課。上完課后,上課教師要如實填寫好教室日志。
(四)輔導
1、教師須在規定時間內下班輔導,形式是巡堂輔導,不能集中講課,不能自行占用學生的自習課。
2、了解掌握學生情況,制訂輔導計劃。通過聽、看、查、議、析的方法,全面深人了解掌握學生的情況。
聽——聽前任教師、班主任介紹。
看——看前任教師記錄的學生質量分析統計檔案,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看學生作業。
查——查小測驗、課堂練習、考試、實驗中反映出來的問題。
議——和同學一起交換意見,討論問題,了解學生的思路、方法。
析——分析研究學生,找出其主要問題,制訂輔導、教育計劃。
3、對學習上有困難學生的輔導、對特長生的培養要做到“兩有”、“四定”:有目的、有計劃;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責任。
4、各科各年級對基礎課學得好的同學,要成立課外學習小組,進行知識的加深拓寬;也可選擇適當的補充教材和練習,指導自學,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識。
5、下班輔導除解答學生的提問外,教師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主動找學生輔導,了解需求、點明方向、面批面改等。
6、.輔導要耐心細致,對于學生的錯誤,老師要善于批評,不諷刺、不挖苦學生,充分肯定學生的長處,準確指出學生的不足。輔導面向全體學生,不搞特殊化。
7、各學科都要努力開展社團活動或成立興趣小組,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生活,發揮特長。
(五)作業
作業是鞏固課堂知識,檢查教學效果,指導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要重視作業的布置與處理。
1、文化課一般都應有適當的書面練習(即作業),既要加強基本訓練,又要注意學生課業負擔。每學期各科作業次數應不少于①語文:大作文6篇,其它作業每兩周一次;②數學:56次;③英語、物理、化學:40次;④政治、歷史、地理、生物:8次;(其中物理、化學、生物含實驗報告,歷史、地理含填充圖冊)
2、布置作業要注意大綱和教學內容的要求,并從學生實際出發,每次作業的題量要足夠,課外作業可分為基本題(學生都做)和選做題(成績較好的部分同學做),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3、嚴格要求,指導學生按量、按質獨立完成作業,注意培養學生的刻苦鉆研、勤學好問的良好學習習慣。對無故不完成作業的要教育其補做;有困難的,在其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予以幫助。
4、科代表要在下自修后及時將當天作業送交給任課教師,并附缺交作業學生名單。
5、批改作業的基本要求是:
(1)批改作業要及時,不積壓,并要全批全改。
(2)批改作業要認真細致,要寫好批改標記,寫出適宜的批改評語。
(3)評語要有啟發性、針對性和激勵性,能夠指導學生學習,能夠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不用訓斥性的符號和批語,評分和批語書寫應規范。
(4)批改作業要廣泛使用批改符號。符號醒目,使學生清楚地知道教師的批改意圖,有利于學生吸取經驗教訓,有利于改正錯誤。
(5)批改作業情況要有適當的記錄,要及時講評,以便及時地、更好地改進教與學。
(6)教務處每期至少對作業進行一次檢查,做好有關記錄,并將檢查結果進行反饋。
(六)測驗、考試
成績考核的主要手段是測驗和考試,主要有周測、月考、段考、期考。其目的是檢查和評定學生的學業成績,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調節控制,取得反饋信息、改進教與學的重要手段。其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根據不同的目的,決定是診斷性的測評還是終結性的測評。周測、月考是診斷性測評,以便了解教學狀況,發現教學問題及其原因,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改進和促進教學。段考、期考是終結性的測評,以便鑒定本學期教學的成績水平。
2、內容科學、全面。試題要依據教學大綱和教材,圍繞教學目標。要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程度,難易適中,分量適宜,要有梯度。一般比例是,基礎題:較靈活的題:綜合題=7: 2: 1
3、題型、題類要與高考會考相同,考查知識與考查能力相結合。試題由基組長命制,科組長把關,教務處審批。
4、標準要客觀、公正。試題的答案要具體、明確,評分標準要準確、統一,月考、段考、期考要基組內流水評卷。
5、方式要靈活多樣。筆試、口試和操作實驗考核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相結合;診斷性評價和非診斷性評價相結合。
6、次數要適當,注重平時考查。各科每期測試次數(含月、段、期考):(1)數學、物理、化學:12次(2)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8次。
7、每次測試的科目、時間、賦分由教務處具體確定。
8、結果要及時分析。測評結束后要及時進行質量分析,找出教學得失的原因,及時做好補缺補漏工作。月、段、期考要填好質量分析表,分年級召開質量分析會。
(七)聽課
聽課是教師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探索教學新路子的一種教研活動。除走進課堂直接聽教師講課外,看教研活動錄像,聽學術報告等也為積極參與聽課。
(1)學校領導每學期聽課要在20節以上,要填好聽課記錄,課后及時向被聽課教師提出具體意見,借以促進和提高教學改革。
(2)教師互相聽課每學期不少于是15節,并要填寫好聽課記錄,可隨時交換聽課意見。同科組的老師必須參加本科組研究課、公開課等的聽課。
(3)聽完課后各科組要及時利用每周的業務學習或集體備課時間進行評課,并邀請有關領導參加??平M長、基組長做好評課記錄。
(4)學校對老師聽課情況進行期中、期末兩次定期檢查。
(八)教學科研
開展教學科研是提高教師整體的業務素質的需要,更是提高教學質量、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教師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工作。
(1)年級組與教研組并存,注重教研組的教研活動,注意發揮年級組中學科備課基組的作用。備課基組既服從于年級組長又服從于學科組長,是學科和教研的基本單位。
(2)學校規定每周星期二下午為業務學習時間,各科組亦定有集體備課時間。在此期間由科組長或基組長組織本組所有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本學科教材教法研究和學習,交流個人的見解和經驗,組長認真做好記錄。
(3)深入研究教學大綱、新課程標準、教材、教法及學習方法,寓德育教育于各科教學之中,深入開展教法交流和學法交流。
(4)各學科教學基組每位教師在組長的安排下,每期必上一節組內研究課,搞好組內學科的經驗交流。各基組對外上一次公開課,各教師互相聽課.做到期中有計劃,期末有總結。
(5)積極開展教法研究和學法研究,優化教學過程,改變教學方式,探索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的和諧發展。
(6)加強月考、段考、期考和會考的質量分析和研究。各基組、各教師要根據月考、段考、期考和會考成績認真地研究教與學的成效,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并為下一步的教學提出改進意見,采取更切實的措施.
(7)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課程整合研究,促進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的變革,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
(8)積極開展校本研究。立足學校實際,建立校本培訓制度。認真開展選修課、研究性學習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研究。對教師和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培訓。開展校本課程改革,開發校本課程和校本教材。
(9)加強特色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以及特色教育與課程建設相結合的研究。
(10)加強對高考的研究。除研究高考考試說明和考試大綱外,要求每位教師還要研究近五年內的高考試題,熟悉和把握高考的命題方向、各類試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研究各地高考信息,確保高考質量穩步提升。
(11)各科組長、各級學科帶頭人、高級職稱的教師要帶頭參加教研,爭取每學年要有1個市級以上科研課題獲得立項。
(12)學校領導參加各組的教研活動。教務處依據各組長的實際記載情況,將教研活動納入教師的評比考核之中。